上海男篮三度赴美挑战休斯顿火箭 NBA季前赛再续跨洋篮球缘
2025年秋,中国篮球的焦点再次汇聚于大洋彼岸,上海大鲨鱼男篮正式宣布,将于10月初远赴美国,参加NBA季前赛的角逐,这已是上海队连续第三年与休斯顿火箭队在季前赛中交手,双方此番对决不仅延续了多年的友谊,更成为中美篮球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。
跨洋竞技的传统与意义
自2023年起,上海队与火箭队的季前赛合作便成为固定项目,这一安排源于NBA全球化战略与中国篮球发展的深度契合,火箭队因历史上与中国球员的深厚渊源,始终对中国市场抱有特殊重视;而上海队作为中国篮球联赛(CBA)的劲旅,亦希望通过与顶级联赛球队的实战提升竞技水平。
前两次交手中,上海队虽均告负,但比赛过程展现出的进步令人振奋,2023年首战,上海队以82比108不敌火箭,但年轻后卫李昊嘉单场命中4记三分,引发美国球探关注;2024年再战,上海队将分差缩小至12分,内线核心张兆旭更是与火箭新星申京上演精彩对位,此番第三度交锋,上海队主帅李春江表示:“球队已针对火箭的攻防体系做了充分研究,目标不仅是学习,更是挑战。”
备战细节与阵容升级
为应对此次赴美之旅,上海队夏季集训重点强化了体能和战术多样性,据悉,球队引进了美籍训练师托马斯·威尔逊,专项提升球员的速度与对抗能力,两名新加盟的锋线外援——前欧洲联赛MVP约瑟夫·坎贝尔和澳大利亚国手卢克·马丁,均已随队合练,他们的加入有望弥补上海队此前外线火力不足的短板。
火箭队方面则延续了以年轻球员为核心的建队思路,2024年选秀榜眼、控卫阿贾伊·托佩奇与申京、杰伦·格林组成的新三角渐入佳境,火箭主帅伊梅·乌度卡透露,球队将利用季前赛试验小个阵容,并重点考察新援的适配性,对于与上海队的第三次交手,乌度卡坦言:“中国球员的战术执行力逐年提升,这场比赛绝不会轻松。”
中美篮球合作的深层价值
NBA与CBA的季前赛合作始于2004年,如今已成为两国篮球界的年度盛事,除商业价值外,此类赛事对青训体系、教练员培训乃至篮球理念的融合均有深远影响,以上海队为例,近两年其青训营已与火箭下属发展联盟球队建立人才交换机制,多名年轻球员通过短期集训接触美式训练体系。
中国篮球协会相关负责人指出,持续参与高水平国际赛事是提升本土球员竞争力的关键,据统计,近年CBA球员在NBA季前赛中场均数据稳步上升,2024年所有参赛中国球员的场均得分首次突破15分,这类赛事也带动了篮球产业的跨国合作,中资企业连续三年冠名火箭主场季前赛,而上海队的赞助商亦通过比赛直播覆盖北美市场,实现双赢。

球迷文化与城市荣耀
本次比赛的休斯顿主场门票早在8月便售罄,其中30%的购票者来自当地华人社区,旅美华人球迷组织“龙之队”负责人王琳表示:“这场比赛不仅是体育竞技,更是文化身份的展示,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美国球迷穿着印有中文名字的上海队球衣。”
而对上海这座城市而言,球队的赴美之旅亦承载着特殊意义,作为中国篮球的重镇,上海曾培养出姚明、刘炜等标志性人物,如今连续三年亮相NBA赛场,进一步巩固了其“东方篮球之都”的形象,上海市体育局计划在比赛期间组织青少年观赛团,并同步举办中美篮球教育论坛。

展望:从季前赛到未来
尽管季前赛结果不计入正式战绩,但其象征意义远超胜负,火箭队总经理拉斐尔·斯通认为,与上海队的连续合作反映了NBA对全球化根基的重视:“篮球需要更多这样的跨文化对话,它让联赛保持活力。”
而对上海队来说,此次远征更是新赛季的试金石,球队队长王哲林坦言:“与火箭的交手让我们看清与顶级球队的差距,也坚定了追赶的决心。”随着中国篮球改革深入推进,此类国际交流或将成为常态,上海队计划与更多NBA球队建立长期合作,甚至探索常规赛海外赛事的可能性。
10月5日,休斯顿丰田中心,一场跨越太平洋的篮球对话即将再度上演,无论结果如何,这场比赛将继续书写中美体育交流的新篇章——正如NBA总裁亚当·萧华所言:“篮球的边界不止于赛场,它连接着每一个热爱这项运动的人。”











